王夫之的哲理句子

来源: 时间: 2017-11-09 10:07:59 人气: 9
 1、身教重于言传。
  2、学愈博则思愈远。
  3、力行而后知之真。
  4、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5、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6、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7、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8、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9、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10、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11、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12、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13、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14、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15、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
  16、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17、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18、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19、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20、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21、政着于一时,而传于后世者显而易见,教垂于后,而其在当时则隐而难知。
  2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23、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
  24、唯智小而图大,志陋而欲饰其短者,乐引取之,以钳天下之口,而遂其非。不然,望而知其为妄人,岂难辨哉?
  25、而有人焉,言不及於戏豫,行不急于进取,则奉天则以鉴之,而不见其过;将以为合于圣人之言,而未知圣人之言初不仅在于此。
  26、侈口安危,则信其爱国;极陈利病,则许以忧民;博征之史,则喜其言之有余;杂引于经,则羡其学之有本。
  27、道广而不精,存诚而不知闲邪,于以求知人之明,不为邪慝之所欺,必不可得之数矣。
  28、唯于圣人之言,洗心藏密,以察其精义;则天之时,物之变,极乎深而研以其几。
  29、无他,在知其人之言,而不知古今先哲之言也。
  30、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31、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32、纳士于圣人之教,童而习之,穷年而究之,涵泳其中而引伸之。
  33、士不益端,学不益醇,道不益明,则上之求之也亡实,而下之习之也不令也。
  34、有微言焉,如玉之韫于山,珠之函于渊,不可浅而获也。
  35、所贵乎经义者,显其所藏,达其所推,辨其所异于异端,会其所同于百王,证其所得于常人之心,而验其所能于可为之事,斯焉尚矣。
  3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37、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38、夫欲使天下之无小人,小人之必不列于在位,虽尧、舜不能。
  39、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平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
  40、是者有功,而功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
  41、已庇其身,天下后世已安之而莫能易,然且任一往之怒,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小人之不服,非无其理也,而又恶能抑之?
  42、仁天下者,莫大乎别人于禽兽,而使贵其生。
  43、正邪存乎人,是非存乎言,功罪存乎事。
  44、无大臣而小臣瓦解;小臣无可效之忠,而宵小高张;皆事理之必然者。
  45、以能言为长,以贬削为荣,以罢闲为乐,任意以尽言,而惟恐不给。
  46、故苛政之兴,君子必力与之争;而争之之权,抑必有所归,而不可以泛。
  47、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48、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政虽苛,犹然政也。
  49、是故奇者,举非奇也。用兵者,正而已矣。
  50、知者,务知其所以言之密藏,而非徒以言也。
  51、故圣人见天于心,而后以其所见之天为神之主。
  52、天有成象,春其春,秋其秋,人其人,物其物,秩然名定而无所推移,此其所昭示而可言者也。
  53、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54、言饰于外,志藏于中;言发于先,行成于后。
  55、大张之余,必仍之以弛;大弛之余,必仍之以张。
  56、思而得之,学而知其未可也;学而得之,试而行之未可也;行而得之,久而持之未可也
  57、夫君子相天之化,而不能违者天之时;任民之忧,而不能拂者民之气。
  58、夫既有所必为矣,则所迫以求者人,而所惛然忘者己矣。
  59、古今之变迁不一,九州之风土不齐,人情之好恶不同,君民之疑信不定。
  60、进以礼者,但无非礼之进,而非必进;得以义者,但无非义之得,而非必得。则抑但有所必不为,而无必为者矣。
  61、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62、以此思之,居心之邪正,制行之得失,及物之利害,其枢机在求人求己之闲,而君子小人相背以驰,明矣。
  63、必为者,强物从我,求诸人者也。
  64、必不为者,断之自我,求诸己者也。
  65、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
  66、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
  67、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见天下之小;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见天下之疏。
  68、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
  69、自致与尽己不同。尽己者,尽己之所当尽也。自致者,尽乎用情之极致也。
  70、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摄小且粗者而共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
  71、若以其形而下者言之,则彼此各有其事,各有其用,各有其时,各有其地,各有其功,各有其效,分致而不相为成,安得谓大且精者为小者之本乎哉?
  72、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73、洒扫应对,形也。有形,则必有形而上者。精义入神,形而上者也。然形而上,则固有其形矣。
  74、乃自初学言之,则事亦有其小大,理亦有其小大;而自上达言之,则事自分小大而理一贯也。
  75、君子之不自欺,诚惮之也。
  76、以此为功而不舍,则于仁之即吾身而具、即事理而显者,无不见焉。
  77、博学而切问,则事之有其理者可得而见矣。
  78、盖心原以应事,而事必有其理。其事其理,则皆散见于文而可学也。
  79、存者,存其理也,存学、问、思、志所得之理也。
  80、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81、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82、求夫所谓忾乎有闻,惝然有见,洋洋如在而绥我思成,皇皇如有求而不得,充充如有所穷,往如慕而反如疑者,我有以知其必不能也。
  83、方祭乃思敬,则必不能敬;方丧乃思哀,则必不能哀。
  84、若思吾之当哀而哀焉,是以哀为不得已,而聊相应酬,吾恐其有声而无泪,有泪而不生于心。
  85、取天下之可有得者以自矜其不取而为德也,此固近似圣言而无实矣。
  86、杂用其心以求德于天下,则其所谓德者,岂其能以自喻而有以自慊乎?
  87、原其学于夫子之时,年已过矣,习气已深而不易革矣;唯天资之高,故亦能以圣人为法则,而不陷于邪。
  88、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89、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90、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91、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92、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93、教不严,师之惰。
  94、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95、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96、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
  97、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98、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99、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00、力行而后知之真。
  101、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102、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103、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104、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105、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106、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107、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108、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109、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110、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111、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112、吾之与学者相接也,教无不可施。吾则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未尝无有以诲之也。
  113、身教重于言传。
  114、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
  115、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末成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岂一受成 亻刑 不受损益也哉?
  116、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117、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
  118、学校者,国之教也,士之所步趋而进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