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人生

来源: 时间: 2018-01-13 16:39:46 人气: 9
   每个人都在渴望“离苦得乐”。有的苦很粗猛,有的苦很细微,有的苦是当下的,有的苦是未来的,从我们自己能做到的地方做起,慢慢让自己增长福德与智慧,就能帮助更多人解除一时乃至究竟的痛苦。——学诚法师
  仁慈、悲心与同情心是最珍贵的人类价值,如果这些想法出现在你心里,不要跟自己说:“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我又没真正做什么事情。”不要这样想,你应该高兴自己会这样想。心里升起这样的念头就是很好的,这就已经是一种力量了。
  要独立,但不要孤僻。有的人把孤僻当成了独立,其实独立并不是孤僻。独立是追求生命的自主精神,但心中有大众;孤僻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星云大师
  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就等于在茫茫人生中失去了坐标点,人就容易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不知未来的方向,又何谈当下?佛法说,人的生命是无限的,不止一生一世,要站在更长远的时空下来看待人生。——学诚法师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因为执着,胡思乱想,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的“墙壁”、很多障碍。“空”就是要突破,就是要超越,就是要发展。如果不“空”,“墙壁”就挡住了你的视线,你就只能看到眼前的那块小天地。只有“空”了,格局才能扩大。——禅语人生
  在没有经过有效的训练之前,我们通常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想静下来而静不下来;想不生气却无法不生气;想放下却就是放不下……这需要跟随师友,系统地、有步骤地闻思修行,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调柔自己的心。——学诚法师
  结缘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结缘不用花一分钱,一个微笑、一个问候,给老人一点帮助,对弱者一点关怀,我们经济上没有力量,说几句宽慰的话,鼓舞士气,也是在帮助一个人度过难关。人际关系和谐,修行和事业就没有障碍。
  学佛人有两件大事:一是个人修学佛法,解除人生疑惑,开智慧,断烦恼。二是传播佛法,成就无量福德,无量慈悲,也能帮助更多人从迷惑走向觉醒。在菩提道上,佛和众生具有同等的重要,不学佛无以成就智慧,不度化众生无以成就慈悲。而悲智具足,福慧圆满乃能成就圆满的佛陀。——济群法师
  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星云大师
  当我们认为他人有问题的时候,要反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心?是善还是恶,是烦恼还是菩提?别人有问题我们有没有发心去帮助他?在帮人、利人的过程中,方法得当不得当?——学诚法师
  每天不可预知的遭遇成就了我们在无常中的淡然。得到或失去,欢喜或悲伤,都是生活的本身。珍惜当下,无论悲喜;珍惜缘分,无论善恶。一切都是助己修行的增上缘,在行走和修行中,你会发现,无意中就收获了意料外的喜悦,人生就是奇幻惊喜的获得。
  活着,最重要的是当下。当下,内心发出快乐柔软的笑声;当下,眼神透露智慧坚毅的光芒;当下,不被虚幻种种依报奴役所转,当下时刻庄严五阴正报身心。过去,你回首,多少事,随风无常中;未来,就是当下的准备,当下的幸福自在。训练自己,安在当下,即是佛道。——湛空法师
  《弟子规》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为人处世一定要学会隐恶扬善,与人方便者,自己方便,退步实为进步,保护别人就是保护自己。
  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是所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众生业力和愿力共同决定的。末日说是一种断灭见,害人不浅;永生说是一种常见,害人不浅。业力使然,此世界尚不够毁灭;愿力强大,此世界会变的更好。——禅语人生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实,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相关。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最大的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
  人活在世上,不能去计较太多得失,计较付出与回报的比例。这样就等于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外境上,总是被他人的言行所影响,忘记了自己要走的路。——学诚法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不顾将来,只是随性而为,也难有长久的、真正的快乐。所谓“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在感受上而论,而人的感受是无常的,难以捉摸,如此追逐必然痛苦。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唯有向自己内心去寻求、开发,而不是依赖外在条件的满足。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星云大师
  如果我们没有力量,修行没有力量,做事没有力量,生活没有乐趣,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发愿,没有愿的力量。——学诚法师
  人在顺境善缘,很容易引发贪爱的烦恼;人要是处逆境恶缘,嗔恚的烦恼很容易生起来。贪爱的果报是饿鬼道,嗔恚是地狱道。诸位想想,几个人在接受果报的时候,依旧能保持住平常心,不起烦恼习气?佛菩萨只能够教导,至于转恶为善转迷为悟,那是众生自己的事情,谁都帮不上忙这是事实真相。——净空法师
  心灵世界有各种各样心理,谁在线就谁当家,你愿意把命运交给谁呢?是让嗔恨心成为主人,搞得世界硝烟四起;还是让慈悲心主导,自他和乐。——济群法师
  我们的生活像一张珠网,每一份经历乃至每一个心念,都是一颗明珠,映照所有其它明珠的影子,珠与珠,相互含摄,转辗辉映,重重无尽。当下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皆照着过往与将来,既是果又是因,所以要学习接受,更要学习谨慎地取舍因果。——希阿荣博堪布
  修行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目标是好的,但在修行时,就要把目标放在一旁,只管修行。修行就像旅行:你和其他旅人来到同一座机场展开旅程。每个航班都有自己的起飞时间、目的地和抵达时间。你买自己的机票,坐上自己的位子,其他人则坐上他们的位子。一旦上路,就没必要担心路途或抵达的时间。你终于会到达目的地,就和其他人一样。——圣严法师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积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们才不会空过此生,就会在此生此世种下好因,将来有个好的结果。——净慧长老
  人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也不能总让自己满意,关键是要把握做事的动机。怕得罪人、不敢承担责任、怕暴露缺点……都是自我保护的心态,承担正是要帮助我们突破这些。怀着为众服劳的心尽力去做,把每一次境界都当做自己学习的机会。——学诚法师
  平日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净空法师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星云大师
  人生如果没有宗旨,所有的行为都显示不出意义来,人就会活得琐碎而空虚,生命需要有大愿!——学诚法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遵从佛的教诲,恶人也不舍弃,极恶之人也要想办法帮助他回头。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对恶人没有一丝毫恶意,这是自己得大受用,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
  宽容不是容忍,但宽容有时需要容忍。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如空的智慧,能够宽容别人不同的意见和习气,有智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谅解别人,其心胸像天一样宽阔透明。而容忍是从自私、无奈的态度去迁就别人。所以生活中,你要有空的宽容态度去接纳这个社会,而不是容忍。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
  世界原本就不属于我们,因此不用为任何而遗憾或沮丧。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我们要放下、抛掉一切自以为是的执着,不要为幻化的浮云世事所幽困。生命中的每一件本无法完美之事之情,好事带来幸福和知足,坏事带来经验和智慧。也许对于轮回的生命来讲,都是必要的,也是难以避免的,勿遗憾。——悟妙法师
  用温顺、恭敬、微笑的态度来供养父母。古人讲:“百孝不如一顺。”我们要用一种温顺、恭敬、微笑的态度来供养父母。不管父母讲什么,都要顺从,万一有不合自己心意的言语,也要耐心地听取,然后耐心地作解释。切不可对父母大声说话,更不能在父母面前发脾气。——净慧长老
  人的思(行蕴)和想(想蕴),是生命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思的动力,是从诸多丰富的想象空间里头,让能够作为我们生命动力的方向,成为一种习惯,能够持续不断,能够不断突破我们生命的盲点和误区,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方向性和主导性。——学诚法师
  时间是一秒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书籍是一字一字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读。——星云大师
  人人都有强烈的虚荣心,使我们的生命在攀比中倍受熬煎,这就是欲望在作怪,所谓欲壑难填。物资上再富有,如果精神上不知满足,痛苦依然存在。中国古训讲:知足者常乐。佛经云:知足第一乐。能知足就有快乐,不知足是最痛苦的事。
  佛法不是否定人生、否定生活,而是说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如何超越烦恼和痛苦,获得幸福快乐,拥有积极、正确的人生。——学诚法师
  依赖于外在的快乐,一旦外在条件变化,就会转化为痛苦;本来感觉快乐的事情,持续的时间长了,也会变为一种痛苦,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快乐,不是究竟的快乐。“真乐”是不依赖于外在条件的,一旦获得就不会改、不会失去。
  苦和乐不仅是一种感受,同时也代表着存在的内涵。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快乐,同时也意味着他所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命内涵及生存意向。——济群法师